十萬訂閱就裸辭:我放棄矽谷高薪,只為了一場瘋狂的實驗
在美國當軟體工程師,大概是全世界最爽的工作了。
薪水高、福利好、自主性強,還有機會打造改變世界的產品。
我是 Kenji,在美國快十年了。這些年我待過 Square(也就是現在的 Block)、Brex、Cruise,現在在一間加密貨幣新創工作,也拿過 Meta、Coinbase、Robinhood 的資深工程師 offer。
這些對很多人來說,是夢想中的職涯。
但現在,我準備做一個瘋狂的決定:
只要我的 YouTube 頻道突破十萬訂閱,我就裸辭,全職做創作。
為什麼放棄這麼好的工作?
因為我開始認真問自己一個問題:
「我真的要照著這條社會預設的劇本走一輩子嗎?」
工作不錯、生活還行,但我內心很清楚,那不是我最熱愛的事情。我喜歡創作,喜歡學習,喜歡講故事,喜歡分享觀察與經驗,喜歡幫助別人釐清混亂的思緒。我不想再只是靠「工程師」這個身份在過日子。
我相信:你可以選擇你真正熱愛的事,然後勇敢地去試。
我想做一個實驗,看看如果我全力投入創作,會發生什麼事。這是我的終極職涯實驗,也是我第一次公開立下這麼大的 flag。
我的故事,從台灣到美國
很多人不知道,我原本根本沒有「來美國」這個人生計劃。
當時是因為我的女朋友柯柯(現在的老婆)先申請來美國念書,我一開始只是想「不行,絕對不能讓她一個人去」,才跟著申請學校,一年後也來美國念碩士,才開始我在美國的工程師人生。
也因為這樣,我特別相信人生不是一條線,而是很多偶然的選擇與勇敢構成的。
我在台灣創業過,做手機 App 開發的工作室,來美國後加入 Square,待了四年,一開始做 Android 開發,後來轉到 Infra 組做 Envoy Proxy,之後跳槽到 Brex、Cruise 做後端開發,現在則在一間加密貨幣新創工作。這些經歷讓我學到很多,也證明了我有選擇權。
如果你現在在思考出國、轉職、創業或自由職業的可能性,我未來會慢慢把這些經驗講出來。
我討厭標籤,卻也不得不用它們
說實話,我其實有點排斥一直講自己在哪裡工作、拿過什麼 offer。
但我也知道:現在這個階段,很多人還不認識我,我沒辦法不靠這些「標籤」來先取得一點信任。
這對我來說有點像「必要之惡」。
但我一直覺得,不管你是誰、在哪裡,只要你有好東西、有想法,那就值得被聽見。只是,我現在還不夠強,所以需要這些標籤當敲門磚。
工程師是我喜歡的工作,但不是我想做一輩子的事
我必須說,在美國當軟體工程師真的是一份超級讚的工作。
薪水高、生活舒適、文化尊重個人、同事聰明,甚至還有機會打造出影響全球的產品。
但我現在已經不像剛畢業那樣興奮了。我知道這份工作可以給我穩定收入、職涯發展和安全感,可是……那不是我現在最想追求的東西。對我來說,這些已經夠了。體驗過,就夠了。
我想做內容,想講我在矽谷看到的事、體驗過的轉折、犯過的錯,想鼓勵那些對人生有疑問的人。
很多人在科技業做到一個程度後,會被「金手銬」困住。你薪水很好,但也因為這樣,機會成本太高了,不敢離職。
但你會發現,身邊很多高薪工程師,其實也都卡住了。
他們不討厭工作,但也說不上熱愛,只是覺得「還不錯、很安全」,所以繼續做下去。
我不想要這樣。
你其實是有選擇的
我不是在鼓吹大家裸辭,而是想告訴你:
你其實是有選擇的。
你可以在穩定中做出改變,而不是等到 burnout、等到爆炸才離職。
我現在這個決定,不是衝動。我的工作還不錯、收入穩定、生活也開心。但我知道,這不是我最熱愛的事。
我不是心情差才想裸辭。這不是在最糟的一天做出的逃避決定。相反的,我是在一切都還不錯的時候,做出的轉變。
正如同我最近在 Janet 的訪談中聽到,她的爸媽從小鼓勵她嘗試各式各樣不同的東西,但只有一個要求,就是不能在最糟糕的一天放棄,不能一遇到挫折就說你不玩了,而是要在你狀態還不錯的情況下去選擇放棄。
我聽了真的很有感,我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,我只是想試試看,有沒有機會走向一個更熱愛的方向。
我的時間,想拿來做更重要的事
我不想再無止境地追求賺更多錢。
我開始意識到,人生最珍貴的資源是「時間」,不是薪水。
當你已經「夠用了」,其實最該問的是:
我願不願意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上?
給自己的提醒,也給你的啟發
這系列的影片和文章,一部分是我給自己的紀錄和反思。
因為在過去幾年,我都在不斷往前衝,很少真的停下來問:「這些年我累積了什麼?我還想要什麼?」
另一部分,我是想給還卡在職涯的人一點力量。
你不是沒路走,只是需要一點勇氣走另一條路而已。
加入我,見證這場實驗
所以我公開這個計劃:
只要我的 YouTube 頻道破十萬訂閱,我就裸辭,成為全職創作者。
我預計可能還要一年、甚至三年才會發生。有人問為什麼我不現在裸辭呢?
我的答案是:既然我要裸辭,那我要透過公開分享這個過程來達到最大的效益,因為這些事情說起來簡單,做起來很難,我認為透過公開分享把一開始的想法、內心的掙扎的過程到最後達到目標裸辭是更有意義的一件事,也可以鼓勵更多人向內探索朝這樣的路線邁進。
如果你想看我到底會不會真的裸辭、想聽更多科技職涯與創作思考,那就訂閱我吧:
這對我來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,背後的不確定性很高,但也因為這樣讓我更期待之後的可能性,想看看這個旅途會帶我到哪個方向!
你也許還沒準備好裸辭,但我希望這個實驗,能讓你在某天、某個時刻,有勇氣往自己真正想走的方向邁出一步。